东南大学有一个系,培养出的毕业生中有7名作了院士,有4个学科设有特聘教授,5名总理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一个系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近日记者深入这个系探出其中奥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学科自身发展,东南大学无线电系紧紧抓住一个“活”字,先后与华为集团、邮科院、正保集团、盛华公司合作建立科技开发研究中心。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把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搞“活”,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引入了“期权制”,把个人的技术发明作价入股,从而把个人利益与学科发展结合起来。谈起“活”,尤肖虎主任深有感触,他介绍说,“活”使技术价值得到实现,同时能够使我们的科研得以更好的进行。
同时,该系还与国外联合建立了三个共建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不仅使技术成果“走出”院系,而且“走出”了国门。由于科研成果适应市场的需要,科研经费快速增长,1999年全系科研经费达2000万元。东大校长顾冠群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南大学无线电系作为东大的龙头系,其技术与市场的灵活结合是其能快速发展的基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人才为本。东南大学无线电系通过提高待遇,对人才实行“送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已形成了坚实的学科梯队。以尤肖虎、王志功为代表的六名教授成为全国各类专家组成员。
为了稳定科研队伍,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在保证科研经费充足的同时,每年选派一些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到国外学习深造,“只要种下梧桐树,就能引来金凤凰”,对于学科队伍的稳定与建设,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因为学科前景广、科研水平高、科研环境好,在全国高校间人才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形成了高校中稳定的“人才平台”。
与此同时,一批跨世纪的高级专家脱颖而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坚实的学科梯队,改变了惯常出现的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现任中国微电子863专家组成员并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的王志功教授便是无线电系在1997年“请进来”的通信领域的专家。他在获得3个世界专利、7个德国专利的情况下,谢绝德国科研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并选择了东大科研平台较高的无线电系。如今,他领导的“超高速集成电路设计”已取得一系列前沿成果;在该系三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中年龄最大的仅有38岁,其中尤肖虎还担任全国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技术研究总体组组长。
谈到东大无线电系的尖端学科时,系党总支书记张锡昌一脸的激动,“我们系从第三代移动通信(CDMA)、盲信号处理到高速集成电路设计,可以说都是全国一流,并达到国际水平的。”据介绍,该系四个学科均具有博士授予权,以移动通信为代表的近10个研究领域均处于国内一流地位,其中信号处理技术、电路设计技术、微波与毫米波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成为东大无线电系的标志性成果。谈起这一点,近期以技术作价100万元与东奇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的该系教师吴乐南告诉记者:“作为科研工作者,学科水平是工作的环境基础,无线电系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学科水平的‘尖’。”
邮电科学院、华为集团等一大批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先后与东南大学无线电系签定了合作协议,看中的便是其技术在国内的“尖端”水平。
作为东大无线电系标志性的一系列尖端技术不仅成为该系及东大的宝贵财富,也成为学科稳步发展的推动力。“蕴百年精华,创世纪辉煌”,东大无线电系伴随着东大百年华诞的临近,其发展规划中又写入了浓重的一笔:科研经费年增长率20%,到2005年总科研经费达4000万元,人均20万元,保持在国内的学科优势,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